close

  羊城晚報訊記者林世寧、實習生賴曉雯、通訊員劉紅艷報道:高考外語分值要降低?在部分省市此前公佈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中,曾提出類似細則。許多人會認為,學多一門語言會占用大量的資源和精力,然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者的研究表明,學外語會讓人變得更聰明,對母語的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。
  外語能否學好,確有“天賦”因素
  日前,廣東外語外貿大學“雲山講座教授”李平教授及“雲山青年學者”楊靜博士在國際語言類核心期刊《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》(《神經語言科學》)上發表的題為“Neural changes underlying successful second language word learning: an fMRI study(第二語言詞彙學習成功者的腦活動變化:一項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)”的論文引起了全球語言學界的關註,他們的研究表明,學習第二語言可以激活大腦中的更多功能區,並增加功能區間的神經連接,從而提高人的認知能力,能使人變得更聰明。
  李平教授介紹說,人從事不同活動時,大腦的不同功能區會被激活,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對試驗志願者的大腦結構進行掃描,以血液流量的變化來判斷大腦功能區的激活情況。研究中,23名美國大學生在6周的時間里連續學習48個帶有聲調的漢語詞彙。與16名未參與學習的同齡大學生相比,研究者發現,學習者訓練後的大腦功能活動發生了變化:在進行聲調判斷的任務中,由於詞彙知識的自動激活,其大腦的語言區有更為強烈的激活。
  什麼樣的人才能學好外語?研究者發現,志願者團隊中學習成績好的個體,其與外語學習有關的腦區之間的聯結更為緊密,整個腦功能網絡的前後重要腦區溝通途徑更多、連接更強。“這一發現證明瞭學習外語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‘天賦’因素。”李平教授指出,如果大腦結構的差異可以算作天賦的話,或許研究成果成熟了,就可以利用科學手段來判斷怎樣的人更適合學習外語,或從事翻譯工作。
  學外語能變聰明,有科學依據
  李平教授介紹說,學習第二語言時,大腦會自然地對第一語言進行抑制,這需要激活更多的大腦功能區,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專註力以及不同事物間變換的能力。研究者發現,通過第二語言的學習,不僅大腦更多功能區被激活,而且與這些功能區相關的記憶力測試、反應力測試中,學習者的測試成績會有所提高。
  “學習第二門語言不是負擔,通過一定科學的方法,兩種語言的學習會相互促進。”楊靜副教授補充道,在目前的英語學習中,如果學習目標可以轉變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,而非傳統的死記硬背,那麼學外語將會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所促進,而非負擔。楊靜還特別表示,或許科學手段可以從大腦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學習外語,但如果他沒有學習的意願,那也是學不好的,而興趣和壓力往往是最好的動力。編輯:林曉彥  (原標題:廣外學者新研究顯示:學外語,能讓人更聰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nxrdmo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